很多人都會有疑問,如何才能像茶藝師一樣,沖泡出一杯濃稠醇滑的茶湯呢?
其實,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泡茶的技巧,充分的揚長避短。尤其是在注水環節,極大的影響茶湯的口感品質。今天,小堂就來分享幾個泡茶注水方式。
1、注水的快慢
注水的快慢主要影響到浸泡過程中水溫的高低,從而影響茶湯滋味的濃淡。注水的快慢還會直接導致水流的急緩,水流的緩急主要影響到滋味和香氣和湯感之間的協調關系。
急的水流令茶葉旋動,茶和水在接觸第一時間的相對高溫下浸出融合度高,且和空氣摩擦程度增加,令香氣高揚,茶湯的厚度和軟度則會相應下降;緩慢的水流令茶葉保持相對的靜止,接觸水的茶底緩慢的溶出,在出湯的時候再一次在較低溫度下融合,令茶湯的厚度和軟度上升,層次感加強,同時令茶湯的香氣下降。
2、水線的走勢
水線的走勢有螺旋式注水、環圈注水、單邊定點注水、正中定點注水幾種方式,主要影響茶底和水流的動靜比例以及茶底接觸水的均勻程度。
3、水線的高低
在沖泡過程中水線的高低起伏令注水過程中茶和水的動靜得到起伏,水線的高低起伏常常被用來做沖泡時的微調。
一般來說:香靠沖,湯靠吊。意思是說,如果希望茶湯高香,注水時拉高水線,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蕩,充分和水摩擦,但此時會犧牲湯感的厚度和軟度。
如果希望茶湯綿滑柔軟,就讓水流緩慢低沖,但這樣又會犧牲香氣。只有控制好水流的穩定性,才能保證茶香茶味都恰到好處。
4、水線的粗細
水線的粗細主要關系到注水過程中水的流速,除了跟水的動靜有關外,也跟注水的時間和速度相關,同樣,水線的粗細也是泡茶者常用的微調手段。
5、出湯的快慢
緩慢的出湯主要針對前期浸泡相對靜態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湯,具有融合調節作用。
越緩慢均勻的出湯方式,茶湯融合得越有層次感,且相對融合溫度越低,其湯感也越軟;而越快速的出湯則令茶湯的融合度越好,香氣越高。出湯快慢在沖泡過程中也屬于微調作用。
看起來很復雜的注水方法,其實本質上在于水沖擊茶葉的力度和茶水接觸融合的速度,注水方法對茶的香氣與滋味的影響非常微妙,也許新手比較難把握,但只要靜下心來細細體會和實踐,就能感受到這些細節對茶的影響。
以沖泡一杯正山堂紅茶為例,首先,正山堂紅茶需用100攝氏度的沸水沖泡,每一泡投茶量可按照3克-5克為準,蓋碗容量可選擇150毫升-180毫升的大小為宜。
沖泡紅茶的過程中,以掌握“沖泡的水溫、出湯的速度、坐杯的時間”三點為關鍵。在這三個要點中,對于一些細節的掌控對于泡出的茶湯味道好壞也是會有所影響的。
水溫以100度沸水為準。
出湯時間:1~3泡在3~10秒之間。以后每沖泡一泡延長3~5秒,調整原則是1~12泡沖泡出的湯色基本一致。前3至5泡不宜坐杯時間過長,避免茶湯濃厚。
坐杯時間的長短可根據“觀察湯色是否迅速從杯底散發上來”的狀態來做調整。若是注入水之后,湯色迅速上升,出湯則快,反則可延長坐杯時間。
在沖泡的時候,以逆時針沿著蓋碗杯壁環繞一圈定點沖泡(這里的定點,指的是在杯壁上的一個點來沖泡,而不是在蓋碗中定點沖泡,這樣既能欣賞到芽葉在蓋碗中的美妙姿態,也能把茶香給釋放出來)。
同時,在每一次出湯時候都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每一泡剩余的茶湯瀝凈,以免影響下一泡茶的口感。
泡茶很簡單,簡單到只要一把壺,一包茶;泡茶也很難,因為它需要由很多細節動作構成,一個動作不嚴謹,滋味口感就會大打折扣。但是,只要我們用心,細心,泡茶水平也會逐步提高!